圆觉经念诵网
标题

大型募集式放生活动弊端

来源:圆觉经念诵网作者:时间:2023-05-24 19:05:21
  首先是大型的放生活动,参与的人很多,成百上千人的聚合,致使其中的琐碎杂事变得多了、复杂了。现场秩序因人多而变得很混乱,就需要安排更多

  首先是大型的放生活动,参与的人很多,成百上千人的聚合,致使其中的琐碎杂事变得多了、复杂了。现场秩序因人多而变得很混乱,就需要安排更多的人维持秩序了。种种的人为因素聚合。无形中拖延了放生时间,延误众生性命,也使得很多初学佛者未能真切感受到佛教提倡“众生平等、无相布施、戒杀放生”的慈悲宗旨,违背了佛教提倡放生的本意。

  佛教提倡放生,是希望放生时放生者能以“无相布施与三轮体空”的心态,尽力的随缘救度众生。放生是为了救命,不是为了走过场形式或者凑热闹,更不是为了作秀,千万不可儿戏。要尽力认真做好,尽量不要因不必要的因素耽误了众生的身命,甚至把放生变成放死。

  其次参加的人员聚集一多的话,车载等原本不必要的杂项费用,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所以如果有大型放生活动,个人建议尽量不要再去给人家“添乱”了。而我们如能够自主的去随缘救度,随缘放生,长期力行。花的钱是一样。这样不但省下了一大笔杂项费用,这笔钱也能救度更多的物命,还能够如法的去做好放生,也能从整个过程中去体会放生的真实意义,体会善趣,感受佛法。

长久去力行后,只要大家都有了这种慈悲意识,则能够长期自主的去尊重生命,勤行戒杀放生。

  打一个比方:如果说100人分成10个组或是20个组分散开来,各组的人员在各自开着自己的交通工具去救度众生。这中情况下同样的人,同样的钱。却比成百上千人集合后去放生来得有效率和有意义。--这就是法德发起的活动要达到的目的。

  第三点是一次性集合一大堆物命放在同一个地方,会给放生地点的生态环境一下子增加太多负担,而且也会因此为放生的物命招来风险,如这边放生,那边网捕等风险。而如果大家都能够自行救度众生了,救度时是用一样的钱,而且能做得如法。

  做一个比喻,1个人随缘去救赎,然后放在1个地方。而100个人随缘去救赎,然后放在100个地方。这样是不是避免了很多风险,给物命更多的存活机会。

  第四点是大型放生活动时,很多人都变得不是以无住心去随缘救度,而是像赶热闹一样去攀缘。

  再者参与的人与善款多了,而想随缘救度的物命实在是没那么多。那怎么办呢?去养殖场订购,这种方式这样很容易形成利益链。甚至有的“迷信徒”是刻意的要求要放哪些稀有物命。卖方现场没有但又答应了。怎么办?他就去使劲的抓捕。这是大型放生最严重的弊端。而且是毫无理智的表现,甚至可以说已经在行为上"谤法",给佛教抹黑。也已经违背了佛法教导我们去放生的本义。

  古时大德教导我们去行放生善举,是希望我们能尽己所能行动起来,认真而随缘的去救度众生,在整个过程中体会放生的善趣。以长期坚持所长养的慈悲心、平等心、清净心、菩提心,去上体天心,下合人道。而不是让我们盲目愚痴的为了自身贪欲,贪功求报的念头去行善事。

  说实话,抱着这种心态去行善是最愚不可及的。因为在无形中,把本来已具有的功德福报,让自己的贪欲求报心所蒙蔽,丧失放生本义,实是可惜。阿弥陀佛!

  而相对于给大家提供一种便利,然后引导大家日后能各自长期践行,当大家有了这种意识,次数多了,长期修养自身的慈悲、平等、清净心。这更多的益处,相信放生过的师兄们都能明白。

  而对于物命,大家都分散或小组随缘救度,避免了形成利益链形成。放得地方又不集中。就算集中了,还有时间次第。不会一下子影响生态,更不易招惹捕捞。这是对所放生的物命负责,更是对师兄们的信任负责。阿弥陀佛!

  感恩一直以来所有支持放生、赞叹放生、随喜放生的师兄们,阿弥陀佛!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两汉...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怠慢忘身...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净土法门法师:带业往生是 净土法门法师:带业往生是

净土法门法师:带业往生是真,但勿存侥幸之心 问...

最新文章
佛教:读诵经文的七大要点 佛教:读诵经文的七大要点

佛教:读诵经文的七大要点你了解多少?作为佛弟子...

佛教:皈依三宝后一定不要 佛教:皈依三宝后一定不要

佛教:皈依三宝后一定不要走这两种极端!如果你确...

佛教:烧香拜佛有用吗?拜 佛教:烧香拜佛有用吗?拜

佛教:烧香拜佛有用吗?拜佛时牢记这四句话,福报...

佛教:生活先苦后甜,菩萨 佛教:生活先苦后甜,菩萨

佛教:生活先苦后甜,菩萨都感应得到你的功德,南...

佛教:福报修行的方法很多 佛教:福报修行的方法很多

佛教:福报修行的方法很多,不知道这一点,轮回在...

佛教:种善因得善果,生活 佛教:种善因得善果,生活

佛教:种善因得善果,生活中要做好三件事,福报将...

佛教:被大众误导最深的两 佛教:被大众误导最深的两

佛教:被大众误导最深的两句话,你知道吗?在当下...

佛教:礼敬诸佛原是菩萨所 佛教:礼敬诸佛原是菩萨所

佛教:礼敬诸佛原是菩萨所修?...

佛教:若闻这尊佛的佛名, 佛教:若闻这尊佛的佛名,

佛教:若闻这尊佛的佛名,将不堕恶道,但是不是谁...

佛教:日子过得“苦”,多 佛教:日子过得“苦”,多

佛教:日子过得“苦”,多反思自己,看身上有无这...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