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念诵网
标题

佛教“八识”是什么?

来源:圆觉经念诵网作者:时间:2023-05-23 16:03:36
佛教“八识”是什么?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
佛教“八识”是什么?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7、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

《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憎、痴、疑、慢等种种烦恼。

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个阿赖耶识。

8、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

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争长论短 争长论短

争长论短成语名称争长论短成语拼音zhēng cháng lùn d...

争长争短 争长争短

争长争短成语名称争长争短成语拼音zhēng cháng zhēng...

争鸡失羊 争鸡失羊

争鸡失羊成语名称争鸡失羊成语拼音zhēng jī shī yán...

事不过三 事不过三

事不过三成语名称事不过三成语拼音shì bù guò sān成...

事不有余 事不有余

事不有余成语名称事不有余成语拼音shì bù yǒu yú成...

最新文章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德无细,怨无小 德无细,怨无小

德无细,怨无小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德无细,...

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 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

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

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 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

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名牵,樊笼鸡骛。古诗原...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古诗原文[挑...

德懋懋官,功懋懋赏。 德懋懋官,功懋懋赏。

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德懋懋官...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