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念诵网
标题

佛教启示:如何“了生死”

来源:圆觉经念诵网作者:时间:2023-05-26 16:05:38
佛教启示:如何“了生死” 生与死,历来就是一个广泛深入的话题,尤其在中国,自古便讲究“生死乃人生大事”。其实,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对生死一定有着不同的认知、立场。 而佛家讲究“了生
佛教启示:如何“了生死”

生与死,历来就是一个广泛深入的话题,尤其在中国,自古便讲究“生死乃人生大事”。其实,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对生死一定有着不同的认知、立场。

而佛家讲究“了生死”,很多人便认为佛门是“悲观厌世”的,以为“了生死”是让人放弃生的希望,消极懈怠,或者是让人长生不死,这便是大错特错了。

那么,佛教对生死到底是怎么看待的,又该如何“了生死”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生死是什么

在佛家来讲,“生”是由于受到业力的牵引,因缘而来到这个世界,是过去无始劫以来所作业力的果报,如果此生没有大的善恶之行影响,人这一世的生命长短及福祸命运,在出生时便基本已经被定下来,生而为人便是要来承受业报。

“死”则是当期业报承受完毕后,这一世生命的结束,但并不是永远的结束,死亡只不过是下一世生命的开始。只是这下一世生命的开始,未必再为人身,而是在业力左右下,在六道之中不断的轮回。

这便是佛家所谓“生与死”,也就是说,人生与死的实际载体,不过是种种物质和精神要素的聚合体,所谓生命,不过是种种因缘和合而生,最终也会随因缘而灭,生而死,死而生,循环往复,无穷无尽。

既然,我们世俗眼中的死亡,其实并不是最终消失不再,并不是终极,那么是不是活着便没什么意义,没有什么价值了呢?

不,恰恰相反,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也就是说修得人身不易,不但不应该悲观、消极,反而应该活出每个人自己的价值。尤其,世俗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承担不同的角色:父母、儿女、朋友、同事、公民等等,如果能够在生活与工作中,为众人奉献自己的一份价值,便是这一期生命的意义所在,同样也是一种修行,更是为下一期生命积累善业福德。

其次,我们得接受有生就有死

要知道,生与死不过就是阴阳的两面,有生必然有死,所以说“生无可喜,死无可哀”。

但在活着的时候,要欣然接受它、好好运用它,不到生命自然结束绝不求死。既然,生是乘业力而来,是为受报、还愿而来,那便掌握生的主动权,以有限的生命了悟无限的生命。

而在生命结束的时候,更要坦然接受它、勇敢面对它,不恐惧死亡,不将死亡当做是现世的苦难。既然早晚有那么一天,便在那一天到来之前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珍惜生命。

做到不贪生,也不怕死。

最后,我们能够做到了脱生死

这里的“了脱”,既不是放弃,也不是指“死亡”以后的事情做准备,恰恰相反,说的是生命当中的每一个当下。虽然“生死无期”,却要在生命的每一个刹那、生活的每一个点滴,心念的每一个起动,都自己做主。

不但不被动接受业报的示现,反而要积极主动地生活、工作、修行,将生命的现期意义最大化,力争主动地去培养自己的福报,增长自己的智慧,脚踏实地,实修实证,一步一个脚印地“解脱”当下,最终了脱生死,以致涅槃。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如果没有放生的条件,有哪 如果没有放生的条件,有哪

如果没有放生的条件,有哪些替代放生的方式?如果...

如果利益不到众生,也要尽 如果利益不到众生,也要尽

昨晚,我住进深圳一家海边的酒店,享受着怡人的风...

如果放生的条件不具备,有 如果放生的条件不具备,有

 如果没有条件放生。可以用以下这些方式替代放生...

如法放生功德第一 如法放生功德第一

如法放生功德第一为什么放生能得大富贵——因为放...

如此神奇的放生感应 如此神奇的放生感应

如此神奇的放生感应2010年5月11日,西安的吴师兄打来...

最新文章
佛教:读诵经文的七大要点 佛教:读诵经文的七大要点

佛教:读诵经文的七大要点你了解多少?作为佛弟子...

佛教:皈依三宝后一定不要 佛教:皈依三宝后一定不要

佛教:皈依三宝后一定不要走这两种极端!如果你确...

佛教:烧香拜佛有用吗?拜 佛教:烧香拜佛有用吗?拜

佛教:烧香拜佛有用吗?拜佛时牢记这四句话,福报...

佛教:生活先苦后甜,菩萨 佛教:生活先苦后甜,菩萨

佛教:生活先苦后甜,菩萨都感应得到你的功德,南...

佛教:福报修行的方法很多 佛教:福报修行的方法很多

佛教:福报修行的方法很多,不知道这一点,轮回在...

佛教:种善因得善果,生活 佛教:种善因得善果,生活

佛教:种善因得善果,生活中要做好三件事,福报将...

佛教:被大众误导最深的两 佛教:被大众误导最深的两

佛教:被大众误导最深的两句话,你知道吗?在当下...

佛教:礼敬诸佛原是菩萨所 佛教:礼敬诸佛原是菩萨所

佛教:礼敬诸佛原是菩萨所修?...

佛教:若闻这尊佛的佛名, 佛教:若闻这尊佛的佛名,

佛教:若闻这尊佛的佛名,将不堕恶道,但是不是谁...

佛教:日子过得“苦”,多 佛教:日子过得“苦”,多

佛教:日子过得“苦”,多反思自己,看身上有无这...

手机版 网站地图